李秀成自述(清朝时期李秀成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
资讯
2023-11-13
34
1. 李秀成自述,清朝时期李秀成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
这段传奇故事发生在晚清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京保卫战”。天京保卫战是中国清朝同治元年至同治三年(1862至1864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战争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
双方兵力对比为:太平军20万人,湘军16万人;指挥官:太平军守城主将为李秀成,湘军攻城主将为曾国荃;战役历时两年,战役结果为:湘军攻破天京城,太平军战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从1860开始显现颓势,所控制的地域在曾国藩组建的湘军轮番攻击下逐渐沦陷。1862年湘军主将曾国荃率领16万大军兵临天京城下,准备夺取太平天国首都,一举平定“长毛”之乱。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家中排行老九。此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在城市攻坚战中善用挖掘地道的战法攻破城池,这个战法曾屡试不爽,攻占了许多太平军扼守的大城市,因此曾国荃也将这种战法运用于对南京的围攻战上。
可能很多读者朋友们都有所了解,这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双方发生的战争都已经大量使用火枪和火炮,清军(湘军)更是花了大价钱向西方国家采购新式火炮,在火力上对太平军形成压倒性优势。
由于南京城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在主将李秀成的率领下誓死捍卫这座天京城,因此湘军屡次强攻均不凑效。湘军主将曾国荃考虑到采用传统地道战很难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兵力输送到城内,所以决定掘进地道只挖到城墙脚下,然后埋设大量炸药将多处城墙炸塌,以达到破城的目的。
南京城的城墙十分坚固,别说是十八世纪的前装火炮轰不塌,就是到了抗战时期日军用重炮轰击也毫无作用。1863年,湘军执行主将的计划向南京城挖掘地道,一开始土工作业进行得很顺利,湘军在一个月之内相继挖掘地道十余条,并且到已经延伸到距离城墙不足百米的地方,眼看计划就要完成。
此时的太平军主将李秀成在巡视城墙防御时偶然发现城外不远处的草木有部分枯黄的现象,结合一段时间以来湘军只围不攻的反常举动,李秀全判断湘军一定在故技重施,在向城内挖掘地道。于是命令士兵将有枯黄植被的地方挖开,向地道内灌入煮沸的水和毒烟(烧辣椒),正在掘进的湘军死伤惨重,只得停止土工作业。
湘军的地道战宣告破产,但曾国荃不愿放弃这个战法,随即调整战术,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继续挖掘地道。湘军利用炮火优势,在城外选择居高临下的地形向城内守军实施炮击。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湘军从废弃的地道继续掘进,最终成功挖到城墙脚下并埋设了大量火药。
1864年7月19日中午,湘军引爆火药,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城墙倒塌,湘军疯狂涌入,南京城破。李秀成深知天京沦陷已不可避免,此时的太平天国领袖——天王洪秀全已于一个月以前身故,所以只好带着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
7月21日李秀成为掩护洪天贵福撤退在方山受伤被俘,8月6日被曾国荃下令处死。幼天王洪天贵福于10月25日在江西被俘,11月18日押回南昌后被清廷下令凌迟处死,年仅15岁。至此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2. 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发生在1856年9月的天京事变,其实就是一场天王洪秀全预谋已久,并一手导演的巩固皇权斗争。与其说这场事变是“杨韦内讧”,不如说是“洪杨内讧”更加贴切。这场悲剧波及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所有重要人物,而一向精明的东王杨秀清却被轻易拿下,究竟是杨秀清太大意了,还是洪秀全太狡猾了?
杨秀清:自掘坟墓1856年,太平军接连击败了清军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豪夺江西二十五州府,气势如日中天,太平天国的形势进入了鼎盛时期。
此时的杨秀清,本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军事上的连胜,使得他更加的飞扬跋扈。在杨秀清眼里,太平军能够凯歌高奏,完全就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至于天王洪秀全,已经成了摆设。
忘乎所以的东王杨秀清已经在运作取洪秀全而代之,他不仅私刻了“太平天国真命主杨秀清”印,还假借天父下凡附身,要求洪秀全直接到东王府问话,并通过以“天父”的身份与洪秀全进行较量,以此获得了“万岁”的称号,这已经是要与洪秀全平起平坐了。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无论是洪秀全还是杨秀清,他们都非常清楚,一个朝廷只能有一个“万岁”。
不久,东王府佐天候陈承瑢向天王洪秀全密告:东王杨秀清将在9月23日正式改称“万岁”的时候,废除、软禁洪秀全,取而代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天王洪秀全终于下定决定:干掉杨秀清!
而杨秀清呢,还沉浸在即将成为“万岁”的兴奋之中。在他看来,天京的局势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取代洪秀全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他放松了戒备,同时也给自己挖好了坟墓。
洪秀全:先下手为强在收到陈承瑢的密报后,洪秀全很快就决定除掉杨秀清,而由谁负责这个行动,洪秀全的心中闪过了一堆平时被东王杨秀清欺辱过的将领名单,最终他选择了曾被杨秀清脱掉裤子打屁股的北王韦昌辉和秦日纲来执行这项任务。
随后,洪秀全准备了两道密诏,由负责天京城防的陈承瑢安排人出城送往江西前线的韦昌辉和金坛前线的秦日纲,召他们星夜回京。此外,又发出第三道密诏,向在湖北督战的翼王石达开说明天京情况。
在江西前线接连打了几个败仗的韦昌辉,正在担心被杨秀清治罪的时候,天王的密诏到了。看完密诏之后,韦昌辉立即带领3000亲兵昼夜兼程赶回天京。
1856年9月1日,距离杨秀清称“万岁”还有22天。韦昌辉的人马已经到达天京城外,在这里,与同样奉诏回来的秦日纲汇合。
为了防备东王的耳目,韦昌辉的军队行动非常小心。天京的城门如果没有杨秀清的东王符信是不能打开,因此,洪秀全事先安排负责城防的陈承瑢作为内应,开城门放韦昌辉及3000亲兵入城。
韦昌辉在入城之后便接到了由天王驸马钟万信送来的天王诛杨密诏,韦昌辉没有留给东王府任何反应的时间,立即挥兵将东王府围的水泄不通。随后,韦昌辉首当其冲,带领亲兵血洗东王府,杨秀清自然就成了韦昌辉的刀下之鬼。
次日清晨,韦昌辉将杨秀清的首级送到天王府复命。洪秀全随即下诏,张贴四方,内称:“杨逆窃据神器,妄称万岁,已遭天殛。”此时,无论洪秀全还是韦昌辉,都对东王杨秀清的旧部不放心,于是由韦昌辉出面,主持肃清“东王余孽”,如此之大的清肃行动,要是没有洪秀全的授意,韦昌辉很难做得到。
因此,发生天京的“洪杨内讧”,占尽优势的东王杨秀清纵然曾经足智多谋,但是由于轻视洪秀全,被老谋深算的洪秀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从而使得洪秀全的皇权得以巩固。至于为洪秀全担当剿杀杨秀清重任的韦昌辉和秦日纲,在不到两个月后,也先后步杨秀清后尘,被洪秀全诛杀。
3. 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到底是被曾国藩杀了还是隐姓埋名逃脱了追杀?
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后期由一个落魄书生领导一批农民通过宗教聚集起来的一次推翻当朝政府的革命活动。
两军相争,一将功成万骨枯,能够出名并在历史上留下记录的只有那么几位将领,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在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灭,石达开远走他地以后,李秀成担起了维护太平天国,抵抗清军镇压的重任。
1859年,李秀成被“天王”洪秀全封为“忠王”,并亲笔写下“万古忠义”四个大字赠给他。李秀成接到封王诏书后,上书恳请天王加封其他一些将领的爵位后,才敢受封。
自此,李秀成为太平天国最后几年的苟延残喘尽心尽力。1864年正月,天京(今南京)被合围,四月十九日,天王洪秀全服毒自尽。李秀成扶持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稳定人心。六月份,天京城被清军攻陷。刘秀成率军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在逃跑的过程中,为保护幼天王,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行,自己换了一匹弱马,最后因马不能行被俘。
被俘以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因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让其久攻不下,亲自动手虐待李秀成。李秀成在狱中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书写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及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其中有对曾国藩的吹捧和自首投降的情节。
1963年,毛主席在看了李秀成的自述后,这样评价李秀成:忠王不忠,李秀成的自述是叛变的,为什么要宣传?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终,不足为训。“
像李秀成这样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本来是要押解到京城问审正法的,但曾国藩没有这么干,而是在李秀成写下自供后不久,就把他杀了。
历史总是残缺的,任由后人遐想。
4. 李秀成为何放过曾国藩?
李秀成攻下黟县之后,距离曾国藩大营不过五十多里地,李秀成有时候派出去的斥候就在曾国藩大营附近游走。当摸清曾国藩就在祁门之后,李秀成亲自坐镇,安排李世贤、刘官芳两路太平军逼围祁门曾国藩大营。
曾国藩可是被吓得不轻,湘军都派出去了,大营留守不过3000人,比起李秀成的大军,简直不够塞牙缝,曾国藩惶恐不安,一方面调鲍超驰援,另一方面写好遗嘱,为身后事做下准备。而湘军大营中那些曾国藩的幕僚们,纷纷收拾行李,仓皇逃命,昔日对曾国藩的忠诚似乎演戏一般,曾国藩也是大气,干脆将此事提在台面上,主动给要离开的幕僚们发放路费,说如果自己度过这次劫难,大家可以再回来,那些兀自清高的读书人,一下子就不好离开,纷纷发誓死忠,绝不弃曾国藩而去。
曾国藩此次能够逃出生天,靠得自然不是自己帐下的幕僚们,而是自己调来的湘军悍将鲍超。鲍超赶到祁门附近之后,遭遇李秀成本部人马,两军对垒,李秀成未战先惧,一不顺利就带军跑了,毕竟前几年在二郎河遭遇时,李秀成亲见陈玉成大军被鲍超打得屁滚尿流。李世贤、刘官芳见李秀成跑了,在攻击几次后也跟着跑了,李秀成错失机会。
当时湘军在祁门的兵马并不多,李秀成如果竭尽全力打曾国藩大营,还是有大把胜利的机会,只是李秀成终究目光有限,没有认识到,他要是抓了曾国藩或者逼死曾国藩,他根本不用率军继续去武昌,湘军自然会大乱,不仅安庆之围会消失,太平天国也不会那么早就败亡。
5. 不少士兵因此发了横财是真的吗?
曾家版本:绝无此事
究竟曾国荃率湘军吉字营将士攻破天京(今南京)后发了横财没有,一直以来有两个版本。一是曾氏家族自己的版本,说是根本没有这回事,纯属眼红湘军建大功之人捕风捉影,一些历史学家也认同此说。
曾国藩在老弟率部攻克天京后,奏报清廷时特意指出:
“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料之外” 。
既然太平天国如此寒酸,“全无货物”,则湘军攻破天京亦无财可取,曾氏兄弟和湘军将士“大发横财”之说,也就是子虚乌有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一直以来,曾家这个版本都遭到人们的质疑,因为曾国藩的这份奏折本身就有“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之嫌,且漏洞百出。
【曾国荃】
在曾国藩的老家湘乡荷叶塘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一句谚语,叫“打开天(南)京进洋财”,指的似乎就是曾国荃率吉字营官兵攻克天平天国王都天京(今南京)后大肆劫掠金银财宝之事。
既然曾氏故里父老乡亲都如此说,看来湘军破南京后大发横财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曾国藩在奏折中称“伪忠王”李秀成供言,所谓天朝“圣库”,实系天王洪秀全私藏,洪秀全既有私藏,那么他私人敛藏的这笔巨额财富在天京城破后又到哪里去了呢?曾国藩在奏折中说毁于大火:
“伪宫贼馆,一炬成灰”。
宫殿楼宇可以烧作残垣断壁,绫罗绸缎可以烧“成灰” ,金银珠宝和古董珍玩也在这场惊天大火中灰飞烟灭了吗?所以曾国藩的奏折,实际上只能哄哄三岁小孩,是骗不了大清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的,只是她看在曾氏兄弟平定太平天国立下奇功一件的份上,不想为了追究这笔巨款的下落而激怒曾氏兄弟,逼反湘军,另生事端而已。
民间版本:大发横财 另一说是民间版本。民间流传湘军攻破天京后不仅曾国荃大发横财,吉字营官兵也是烧杀抢掠,发了大财,所以“打开南京进洋财”的民谚才会不胫而走,至今不绝如缕。
据史料记载,曾国荃率部围攻天京用时两年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来,曾国荃采纳部将李臣典的建议,从城外挖地道至城下,砍伐大量竹子,将竹竿凿通,填装火药三万斤,将引线贯穿其中,炸塌城墙20余丈,站在最前排的攻城士兵也被炸死炸伤一大片 ,然后大军踏着同袍的尸骨聒噪着从缺口处鱼贯杀入城内。湘军入城后,曾国荃纵兵大掠,烧杀三日三夜,罹难的军民人数,曾国藩在奏折里称共计13万余人,以致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曾经繁华富庶的六朝古都南京,顿成人间地狱。
有记载说南京城内的太平军除李秀成率一千多人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乘乱逃逸外,其余的基本被剿杀殆尽,曾国荃仍不张榜安民,继续纵兵抢掠居民。
吉字营平时欠饷严重,于是曾国荃在破城后默许官兵烧杀抢掠,在曾的纵容下,湘军士卒有 “剥取贼身囊金者”,有“发掘贼馆窖金者”,平民百姓亦不得幸免,身上带的,家里藏的,地下埋的,全被搜掠一空。这时南京城里粮食早就食尽,饥荒严重,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百姓无法生存,都想方设法逃出城去。曾国荃下令紧闭诸门,只许从南门出城。百姓扶老携幼纷纷涌向南门,身上携带的钱财都被把门士兵搜走。士兵搜得金银后,上缴守城军官,又由军官一级级上缴,大头被曾国荃所得,其余由各级将官瓜分。
天京城破后,湘军把太平天国各王府都掘地三尺,以搜寻财宝。据说曾国荃部将萧孚泗率军在天王宫内掘得洪秀全的秘密金库,也即哄传的天朝“圣库”,曾氏兄弟欺骗清廷,将这批堆积如山的财富全部据为己有。
曾国藩擅杀李秀成,就是害怕他泄露机密李秀成被擒获后,纂写了一份《自述》,其中说到了“洪秀全之私藏”,也就是太平天国绝密“圣库”。
曾国藩担心李秀成暴露机密,欺君之罪可不是闹着玩的,就以:
“圣朝天威,灭此丑类,除僭号洪(秀全)逆外,其余皆不必献俘;陈玉成、石达开未解京,即有成例可援;(若李秀成在押解赴京途中)或不食而死,或窜夺而逃......”
为由,拒不执行清廷将李秀成解京的旨意,擅作决定将他“凌迟处死”。李秀成的供状《自述》也被曾国藩删改,将副本抄送军机处,原稿则由曾国荃带回湘乡老家珍藏起来,秘不示人。
曾氏兄弟对李秀成及其自供状的处理,似乎透出重重玄机,即便在当时就有人质疑其动机,人们有理由怀疑和私分天国“圣库”窖藏财宝有关。
船载车运,富可敌国据记载,为了把掠夺来的大批财宝运回家乡,曾氏兄弟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
曾国荃受哥哥指点,向朝廷请病假回籍休养。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克复金陵,七月二十日曾国藩即上疏云:
“曾国荃克城以后,困惫殊甚,彻夜不寐,有似怔忡。据称心血过亏,万难再当大任,恐致偾事。意欲奏请回籍”。
朝廷本欲让曾国荃率军剿捻,几经周折才于9月初“准其开缺(辞官),回籍调理”。得到批准后,曾国荃挥别兄长,于10月初1自南京溯江西上,回籍“养病” ,直到11月16日才回到湘乡老家,历时一个半月。如果只是养病,南京条件肯定比穷乡僻壤的湘乡强,之所以反复上奏请求“开缺”回籍疗养,恐怕还是为了回家安放过多的金银财宝。
据说曾国荃的船队共有大船百余艘,每船配20名纤夫,为了保密,船舱上层装载石料,下层藏有金银珠宝,船头摆上佛像。船队溯江而上,过汉口,入洞庭,转湘江,一路无人敢拦。在湘潭靠码头登岸后,用雇来的百余辆独轮车走旱路运回湘乡,这些车子昼夜不歇,往来穿梭,用半个月的时间才将货物全部运回荷叶塘曾府。曾国荃破南京后发了多大横财?恐怕已经一目了然了。不仅曾氏兄弟富可敌国,湘军将帅们人人均大发横财,士兵中强悍者也有不少人发了财,弱者只能捡点漏了.......据说湘军被裁汰掉大部分后,很多士兵回乡买田、起屋、讨小,过起了安逸富足的日子。
曾国荃在家乡大兴土木,广置田产,据不完全统计,曾府田产在十万亩左右,横跨好几个州县。难怪湘乡当地百姓称曾府为“横直三百里,不踩外姓地”。
【插图源自网络】
6. 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
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洪秀全为何拒绝与英国结盟说起:
一 太平天国为何要放弃与英国结盟的大好机会?洪秀全真的做错了吗?
我们首先来看下太平天国与外国势力的之间关系。洪秀全早在金田起义前,就发表了他对外国势力的看法:“如果上帝助吾恢复祖国,我当教各国各自保管其有之产业,而不侵害别人所有;我们将要彼此有交谊,互通真理及知识,而各以礼相接。”
洪秀全这段话规定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方针,那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外国人也是我们的“洋兄弟”,只要不反对我们革命,我们就以礼相待。
可以说,太平天国初期革命形势是大好的,外国势力是支持的。尤其是英国,几次三番到天京与洪秀全商讨结盟对付清王朝。令人意外的是洪秀全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更要命的是让英国人恼羞成怒,调转枪口来对付太平军。
我们得从英国人到天京结盟说起。关于英国人到天京结盟,在《李秀成自述》里有完整的记载:
“鬼子到过天京,与天王及(叙)过,要与天王平分土地,其愿助之。天王云不肯: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子入邦。鬼子云:而天王兵虽众,不及洋兵万人。有我洋兵三、二万众,又有火舟,一手而平。鬼子云:我万余之众打入北京,后说和。今尚少我国欠。尔不与合,尔天朝不久,待回我另行举动。”
李秀成的这段话,道出了一个惊天大阴谋。那就是“鬼子”(英国人)到天京与洪秀全商议,要洪秀全与英国合作,一起攻打清王朝;事成之后,双方平分中国。洪秀全的回答是,自己要独占天下,如果和英国结盟平分,胜利了将被天下人耻笑。如果不成功,将引狼入室,危害中国。
英国结盟是假,图谋吞并中国是真。
后来经过学者考证和清朝方面的资料反映,到天京与洪秀全密谋结盟分裂中国的英国人正是英国参赞巴夏礼和海军提督何伯,二人一人代表英国政府,一人代表英国海军。可见这次会见不是单纯的一般会谈,而是英国政府和军方密谋已久的计划。
洪秀全的拒绝让巴夏礼和何伯大怒,随即返回整兵准备攻击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随军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贼到宁波后,夷酋巴夏里进江宁城,问其来犯通商口岸之故,两俱出恶言,将来必有一战。”
巴夏礼与何伯到天京与洪秀全谈判的时间是1861年12月19日,谈判失败后12月27日,英国便照会太平天国,提出四个苛刻条件,一是不准太平军进攻上海,二是赔偿英国人去年在太平天国领域内被打劫的损失,三是以后凡是悬挂英国旗帜的船只都不准检查和拦阻,四是不准进入九江、汉口两地一百里以内,不准侵扰英国领事馆。
对英国的无礼要求,太平天国断然拒绝,对照会一一驳斥,并提前攻打上海。
1862年1月,太平天国与英国决裂,英法等国开始与清政府联合进攻太平军。
正式开战后,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在上海击败华尔的洋枪队,在奉贤南桥镇击毙了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在青浦活捉了“常胜军”副管带法尔思德,将英国陆军提督士迪佛立围困在嘉定城,外国势力组成的侵略队伍在上海被打得落花流水,遭到重创。
李秀成在《自述》中说道:“那时洋鬼子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
李鸿章在上奏给清廷的奏折中也说:“嘉城复失,逆焰大张,西兵为贼众所慑,从此不敢出击贼。”
洪秀全为何要断然拒绝英国人的结盟要求?难道他不明白拒绝英国的后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是洪秀全对英国人的凶残和贪婪早已经了然于心,与英国合作将引狼入室,危急华夏。曾国藩曾问及李秀成,为什么洪秀全不和英国人合作,要白白浪费这大好的机会。李秀成回答道:“洪秀全本广东滨海人,素知洋人反复,故不肯与之合伙。”(《李秀成答词手卷》)。
二是今天起义爆发的前十年,正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金田起义的不少领导人和士兵曾参加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对英国抱有极强的复仇心理和戒备心理,即使洪秀全答应,众多将士也不会允许。
三是太平天国运动是与清政府的对抗战争,依然是沿袭朝代更替的传统农民战争模式,对于分裂国家的行为,被太平天国众将士所不齿。
二 为何清政府要开门揖盗,卖国呢?
第一,清政府在当时还是合法的政府,清政府掌握着中国的大权,为了江山稳固,慈禧太后不惜出卖国家领土。
第二,在慈禧的眼中,中国丢掉几块土地不要紧,保住皇家统治与尊严才是要命。在清朝已经是个烂摊子的情况下,拆东墙补西墙成为了惯用手段。
第三,以慈禧等人为首的当权派认为,英国等国无法全部吞并中国,因为还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范围,以夷治夷是一个手段。出卖部分国家权益,得到列强帮忙可以暂时缓和困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会能消除这种影响。从日俄战争、三国干涉还辽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
7. 为何曾国藩却要改为是自杀?
谢邀。据《李秀成亲供手迹》说,“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东城门上,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后经曾国藩删改,变成服毒自杀,遂有两种版本之说产生。后世学者经查证多方资料,证明病死一说.属实。
曾国藩攻破天京城(南京),给清廷的奏折上陈述洪秀全服毒自尽的结果,一方面显示了自己军威战果,标榜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向世人昭告,曾经辉煌一时的洪秀全,最终落个畏罪自杀的可悲下场,震慑当时的社会环境所用的手段。其实也是当时统治者想要的结果,至于真相并不重要。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李秀成自述,清朝时期李秀成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
这段传奇故事发生在晚清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京保卫战”。天京保卫战是中国清朝同治元年至同治三年(1862至1864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战争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
双方兵力对比为:太平军20万人,湘军16万人;指挥官:太平军守城主将为李秀成,湘军攻城主将为曾国荃;战役历时两年,战役结果为:湘军攻破天京城,太平军战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从1860开始显现颓势,所控制的地域在曾国藩组建的湘军轮番攻击下逐渐沦陷。1862年湘军主将曾国荃率领16万大军兵临天京城下,准备夺取太平天国首都,一举平定“长毛”之乱。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家中排行老九。此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在城市攻坚战中善用挖掘地道的战法攻破城池,这个战法曾屡试不爽,攻占了许多太平军扼守的大城市,因此曾国荃也将这种战法运用于对南京的围攻战上。
可能很多读者朋友们都有所了解,这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双方发生的战争都已经大量使用火枪和火炮,清军(湘军)更是花了大价钱向西方国家采购新式火炮,在火力上对太平军形成压倒性优势。
由于南京城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在主将李秀成的率领下誓死捍卫这座天京城,因此湘军屡次强攻均不凑效。湘军主将曾国荃考虑到采用传统地道战很难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兵力输送到城内,所以决定掘进地道只挖到城墙脚下,然后埋设大量炸药将多处城墙炸塌,以达到破城的目的。
南京城的城墙十分坚固,别说是十八世纪的前装火炮轰不塌,就是到了抗战时期日军用重炮轰击也毫无作用。1863年,湘军执行主将的计划向南京城挖掘地道,一开始土工作业进行得很顺利,湘军在一个月之内相继挖掘地道十余条,并且到已经延伸到距离城墙不足百米的地方,眼看计划就要完成。
此时的太平军主将李秀成在巡视城墙防御时偶然发现城外不远处的草木有部分枯黄的现象,结合一段时间以来湘军只围不攻的反常举动,李秀全判断湘军一定在故技重施,在向城内挖掘地道。于是命令士兵将有枯黄植被的地方挖开,向地道内灌入煮沸的水和毒烟(烧辣椒),正在掘进的湘军死伤惨重,只得停止土工作业。
湘军的地道战宣告破产,但曾国荃不愿放弃这个战法,随即调整战术,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继续挖掘地道。湘军利用炮火优势,在城外选择居高临下的地形向城内守军实施炮击。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湘军从废弃的地道继续掘进,最终成功挖到城墙脚下并埋设了大量火药。
1864年7月19日中午,湘军引爆火药,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城墙倒塌,湘军疯狂涌入,南京城破。李秀成深知天京沦陷已不可避免,此时的太平天国领袖——天王洪秀全已于一个月以前身故,所以只好带着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
7月21日李秀成为掩护洪天贵福撤退在方山受伤被俘,8月6日被曾国荃下令处死。幼天王洪天贵福于10月25日在江西被俘,11月18日押回南昌后被清廷下令凌迟处死,年仅15岁。至此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2. 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发生在1856年9月的天京事变,其实就是一场天王洪秀全预谋已久,并一手导演的巩固皇权斗争。与其说这场事变是“杨韦内讧”,不如说是“洪杨内讧”更加贴切。这场悲剧波及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所有重要人物,而一向精明的东王杨秀清却被轻易拿下,究竟是杨秀清太大意了,还是洪秀全太狡猾了?
杨秀清:自掘坟墓1856年,太平军接连击败了清军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豪夺江西二十五州府,气势如日中天,太平天国的形势进入了鼎盛时期。
此时的杨秀清,本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军事上的连胜,使得他更加的飞扬跋扈。在杨秀清眼里,太平军能够凯歌高奏,完全就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至于天王洪秀全,已经成了摆设。
忘乎所以的东王杨秀清已经在运作取洪秀全而代之,他不仅私刻了“太平天国真命主杨秀清”印,还假借天父下凡附身,要求洪秀全直接到东王府问话,并通过以“天父”的身份与洪秀全进行较量,以此获得了“万岁”的称号,这已经是要与洪秀全平起平坐了。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无论是洪秀全还是杨秀清,他们都非常清楚,一个朝廷只能有一个“万岁”。
不久,东王府佐天候陈承瑢向天王洪秀全密告:东王杨秀清将在9月23日正式改称“万岁”的时候,废除、软禁洪秀全,取而代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天王洪秀全终于下定决定:干掉杨秀清!
而杨秀清呢,还沉浸在即将成为“万岁”的兴奋之中。在他看来,天京的局势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取代洪秀全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他放松了戒备,同时也给自己挖好了坟墓。
洪秀全:先下手为强在收到陈承瑢的密报后,洪秀全很快就决定除掉杨秀清,而由谁负责这个行动,洪秀全的心中闪过了一堆平时被东王杨秀清欺辱过的将领名单,最终他选择了曾被杨秀清脱掉裤子打屁股的北王韦昌辉和秦日纲来执行这项任务。
随后,洪秀全准备了两道密诏,由负责天京城防的陈承瑢安排人出城送往江西前线的韦昌辉和金坛前线的秦日纲,召他们星夜回京。此外,又发出第三道密诏,向在湖北督战的翼王石达开说明天京情况。
在江西前线接连打了几个败仗的韦昌辉,正在担心被杨秀清治罪的时候,天王的密诏到了。看完密诏之后,韦昌辉立即带领3000亲兵昼夜兼程赶回天京。
1856年9月1日,距离杨秀清称“万岁”还有22天。韦昌辉的人马已经到达天京城外,在这里,与同样奉诏回来的秦日纲汇合。
为了防备东王的耳目,韦昌辉的军队行动非常小心。天京的城门如果没有杨秀清的东王符信是不能打开,因此,洪秀全事先安排负责城防的陈承瑢作为内应,开城门放韦昌辉及3000亲兵入城。
韦昌辉在入城之后便接到了由天王驸马钟万信送来的天王诛杨密诏,韦昌辉没有留给东王府任何反应的时间,立即挥兵将东王府围的水泄不通。随后,韦昌辉首当其冲,带领亲兵血洗东王府,杨秀清自然就成了韦昌辉的刀下之鬼。
次日清晨,韦昌辉将杨秀清的首级送到天王府复命。洪秀全随即下诏,张贴四方,内称:“杨逆窃据神器,妄称万岁,已遭天殛。”此时,无论洪秀全还是韦昌辉,都对东王杨秀清的旧部不放心,于是由韦昌辉出面,主持肃清“东王余孽”,如此之大的清肃行动,要是没有洪秀全的授意,韦昌辉很难做得到。
因此,发生天京的“洪杨内讧”,占尽优势的东王杨秀清纵然曾经足智多谋,但是由于轻视洪秀全,被老谋深算的洪秀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从而使得洪秀全的皇权得以巩固。至于为洪秀全担当剿杀杨秀清重任的韦昌辉和秦日纲,在不到两个月后,也先后步杨秀清后尘,被洪秀全诛杀。
3. 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到底是被曾国藩杀了还是隐姓埋名逃脱了追杀?
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后期由一个落魄书生领导一批农民通过宗教聚集起来的一次推翻当朝政府的革命活动。
两军相争,一将功成万骨枯,能够出名并在历史上留下记录的只有那么几位将领,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在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灭,石达开远走他地以后,李秀成担起了维护太平天国,抵抗清军镇压的重任。
1859年,李秀成被“天王”洪秀全封为“忠王”,并亲笔写下“万古忠义”四个大字赠给他。李秀成接到封王诏书后,上书恳请天王加封其他一些将领的爵位后,才敢受封。
自此,李秀成为太平天国最后几年的苟延残喘尽心尽力。1864年正月,天京(今南京)被合围,四月十九日,天王洪秀全服毒自尽。李秀成扶持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稳定人心。六月份,天京城被清军攻陷。刘秀成率军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在逃跑的过程中,为保护幼天王,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行,自己换了一匹弱马,最后因马不能行被俘。
被俘以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因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让其久攻不下,亲自动手虐待李秀成。李秀成在狱中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书写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及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其中有对曾国藩的吹捧和自首投降的情节。
1963年,毛主席在看了李秀成的自述后,这样评价李秀成:忠王不忠,李秀成的自述是叛变的,为什么要宣传?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终,不足为训。“
像李秀成这样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本来是要押解到京城问审正法的,但曾国藩没有这么干,而是在李秀成写下自供后不久,就把他杀了。
历史总是残缺的,任由后人遐想。
4. 李秀成为何放过曾国藩?
李秀成攻下黟县之后,距离曾国藩大营不过五十多里地,李秀成有时候派出去的斥候就在曾国藩大营附近游走。当摸清曾国藩就在祁门之后,李秀成亲自坐镇,安排李世贤、刘官芳两路太平军逼围祁门曾国藩大营。
曾国藩可是被吓得不轻,湘军都派出去了,大营留守不过3000人,比起李秀成的大军,简直不够塞牙缝,曾国藩惶恐不安,一方面调鲍超驰援,另一方面写好遗嘱,为身后事做下准备。而湘军大营中那些曾国藩的幕僚们,纷纷收拾行李,仓皇逃命,昔日对曾国藩的忠诚似乎演戏一般,曾国藩也是大气,干脆将此事提在台面上,主动给要离开的幕僚们发放路费,说如果自己度过这次劫难,大家可以再回来,那些兀自清高的读书人,一下子就不好离开,纷纷发誓死忠,绝不弃曾国藩而去。
曾国藩此次能够逃出生天,靠得自然不是自己帐下的幕僚们,而是自己调来的湘军悍将鲍超。鲍超赶到祁门附近之后,遭遇李秀成本部人马,两军对垒,李秀成未战先惧,一不顺利就带军跑了,毕竟前几年在二郎河遭遇时,李秀成亲见陈玉成大军被鲍超打得屁滚尿流。李世贤、刘官芳见李秀成跑了,在攻击几次后也跟着跑了,李秀成错失机会。
当时湘军在祁门的兵马并不多,李秀成如果竭尽全力打曾国藩大营,还是有大把胜利的机会,只是李秀成终究目光有限,没有认识到,他要是抓了曾国藩或者逼死曾国藩,他根本不用率军继续去武昌,湘军自然会大乱,不仅安庆之围会消失,太平天国也不会那么早就败亡。
5. 不少士兵因此发了横财是真的吗?
曾家版本:绝无此事
究竟曾国荃率湘军吉字营将士攻破天京(今南京)后发了横财没有,一直以来有两个版本。一是曾氏家族自己的版本,说是根本没有这回事,纯属眼红湘军建大功之人捕风捉影,一些历史学家也认同此说。
曾国藩在老弟率部攻克天京后,奏报清廷时特意指出:
“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料之外” 。
既然太平天国如此寒酸,“全无货物”,则湘军攻破天京亦无财可取,曾氏兄弟和湘军将士“大发横财”之说,也就是子虚乌有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一直以来,曾家这个版本都遭到人们的质疑,因为曾国藩的这份奏折本身就有“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之嫌,且漏洞百出。
【曾国荃】
在曾国藩的老家湘乡荷叶塘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一句谚语,叫“打开天(南)京进洋财”,指的似乎就是曾国荃率吉字营官兵攻克天平天国王都天京(今南京)后大肆劫掠金银财宝之事。
既然曾氏故里父老乡亲都如此说,看来湘军破南京后大发横财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曾国藩在奏折中称“伪忠王”李秀成供言,所谓天朝“圣库”,实系天王洪秀全私藏,洪秀全既有私藏,那么他私人敛藏的这笔巨额财富在天京城破后又到哪里去了呢?曾国藩在奏折中说毁于大火:
“伪宫贼馆,一炬成灰”。
宫殿楼宇可以烧作残垣断壁,绫罗绸缎可以烧“成灰” ,金银珠宝和古董珍玩也在这场惊天大火中灰飞烟灭了吗?所以曾国藩的奏折,实际上只能哄哄三岁小孩,是骗不了大清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的,只是她看在曾氏兄弟平定太平天国立下奇功一件的份上,不想为了追究这笔巨款的下落而激怒曾氏兄弟,逼反湘军,另生事端而已。
民间版本:大发横财另一说是民间版本。民间流传湘军攻破天京后不仅曾国荃大发横财,吉字营官兵也是烧杀抢掠,发了大财,所以“打开南京进洋财”的民谚才会不胫而走,至今不绝如缕。
据史料记载,曾国荃率部围攻天京用时两年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来,曾国荃采纳部将李臣典的建议,从城外挖地道至城下,砍伐大量竹子,将竹竿凿通,填装火药三万斤,将引线贯穿其中,炸塌城墙20余丈,站在最前排的攻城士兵也被炸死炸伤一大片 ,然后大军踏着同袍的尸骨聒噪着从缺口处鱼贯杀入城内。湘军入城后,曾国荃纵兵大掠,烧杀三日三夜,罹难的军民人数,曾国藩在奏折里称共计13万余人,以致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曾经繁华富庶的六朝古都南京,顿成人间地狱。
有记载说南京城内的太平军除李秀成率一千多人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乘乱逃逸外,其余的基本被剿杀殆尽,曾国荃仍不张榜安民,继续纵兵抢掠居民。
吉字营平时欠饷严重,于是曾国荃在破城后默许官兵烧杀抢掠,在曾的纵容下,湘军士卒有 “剥取贼身囊金者”,有“发掘贼馆窖金者”,平民百姓亦不得幸免,身上带的,家里藏的,地下埋的,全被搜掠一空。这时南京城里粮食早就食尽,饥荒严重,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百姓无法生存,都想方设法逃出城去。曾国荃下令紧闭诸门,只许从南门出城。百姓扶老携幼纷纷涌向南门,身上携带的钱财都被把门士兵搜走。士兵搜得金银后,上缴守城军官,又由军官一级级上缴,大头被曾国荃所得,其余由各级将官瓜分。
天京城破后,湘军把太平天国各王府都掘地三尺,以搜寻财宝。据说曾国荃部将萧孚泗率军在天王宫内掘得洪秀全的秘密金库,也即哄传的天朝“圣库”,曾氏兄弟欺骗清廷,将这批堆积如山的财富全部据为己有。
曾国藩擅杀李秀成,就是害怕他泄露机密李秀成被擒获后,纂写了一份《自述》,其中说到了“洪秀全之私藏”,也就是太平天国绝密“圣库”。
曾国藩担心李秀成暴露机密,欺君之罪可不是闹着玩的,就以:
“圣朝天威,灭此丑类,除僭号洪(秀全)逆外,其余皆不必献俘;陈玉成、石达开未解京,即有成例可援;(若李秀成在押解赴京途中)或不食而死,或窜夺而逃......”
为由,拒不执行清廷将李秀成解京的旨意,擅作决定将他“凌迟处死”。李秀成的供状《自述》也被曾国藩删改,将副本抄送军机处,原稿则由曾国荃带回湘乡老家珍藏起来,秘不示人。
曾氏兄弟对李秀成及其自供状的处理,似乎透出重重玄机,即便在当时就有人质疑其动机,人们有理由怀疑和私分天国“圣库”窖藏财宝有关。
船载车运,富可敌国据记载,为了把掠夺来的大批财宝运回家乡,曾氏兄弟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
曾国荃受哥哥指点,向朝廷请病假回籍休养。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克复金陵,七月二十日曾国藩即上疏云:
“曾国荃克城以后,困惫殊甚,彻夜不寐,有似怔忡。据称心血过亏,万难再当大任,恐致偾事。意欲奏请回籍”。
朝廷本欲让曾国荃率军剿捻,几经周折才于9月初“准其开缺(辞官),回籍调理”。得到批准后,曾国荃挥别兄长,于10月初1自南京溯江西上,回籍“养病” ,直到11月16日才回到湘乡老家,历时一个半月。如果只是养病,南京条件肯定比穷乡僻壤的湘乡强,之所以反复上奏请求“开缺”回籍疗养,恐怕还是为了回家安放过多的金银财宝。
据说曾国荃的船队共有大船百余艘,每船配20名纤夫,为了保密,船舱上层装载石料,下层藏有金银珠宝,船头摆上佛像。船队溯江而上,过汉口,入洞庭,转湘江,一路无人敢拦。在湘潭靠码头登岸后,用雇来的百余辆独轮车走旱路运回湘乡,这些车子昼夜不歇,往来穿梭,用半个月的时间才将货物全部运回荷叶塘曾府。曾国荃破南京后发了多大横财?恐怕已经一目了然了。不仅曾氏兄弟富可敌国,湘军将帅们人人均大发横财,士兵中强悍者也有不少人发了财,弱者只能捡点漏了.......据说湘军被裁汰掉大部分后,很多士兵回乡买田、起屋、讨小,过起了安逸富足的日子。
曾国荃在家乡大兴土木,广置田产,据不完全统计,曾府田产在十万亩左右,横跨好几个州县。难怪湘乡当地百姓称曾府为“横直三百里,不踩外姓地”。
【插图源自网络】
6. 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
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洪秀全为何拒绝与英国结盟说起:
一 太平天国为何要放弃与英国结盟的大好机会?洪秀全真的做错了吗?
我们首先来看下太平天国与外国势力的之间关系。洪秀全早在金田起义前,就发表了他对外国势力的看法:“如果上帝助吾恢复祖国,我当教各国各自保管其有之产业,而不侵害别人所有;我们将要彼此有交谊,互通真理及知识,而各以礼相接。”
洪秀全这段话规定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方针,那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外国人也是我们的“洋兄弟”,只要不反对我们革命,我们就以礼相待。
可以说,太平天国初期革命形势是大好的,外国势力是支持的。尤其是英国,几次三番到天京与洪秀全商讨结盟对付清王朝。令人意外的是洪秀全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更要命的是让英国人恼羞成怒,调转枪口来对付太平军。
我们得从英国人到天京结盟说起。关于英国人到天京结盟,在《李秀成自述》里有完整的记载:
“鬼子到过天京,与天王及(叙)过,要与天王平分土地,其愿助之。天王云不肯: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子入邦。鬼子云:而天王兵虽众,不及洋兵万人。有我洋兵三、二万众,又有火舟,一手而平。鬼子云:我万余之众打入北京,后说和。今尚少我国欠。尔不与合,尔天朝不久,待回我另行举动。”
李秀成的这段话,道出了一个惊天大阴谋。那就是“鬼子”(英国人)到天京与洪秀全商议,要洪秀全与英国合作,一起攻打清王朝;事成之后,双方平分中国。洪秀全的回答是,自己要独占天下,如果和英国结盟平分,胜利了将被天下人耻笑。如果不成功,将引狼入室,危害中国。
英国结盟是假,图谋吞并中国是真。
后来经过学者考证和清朝方面的资料反映,到天京与洪秀全密谋结盟分裂中国的英国人正是英国参赞巴夏礼和海军提督何伯,二人一人代表英国政府,一人代表英国海军。可见这次会见不是单纯的一般会谈,而是英国政府和军方密谋已久的计划。
洪秀全的拒绝让巴夏礼和何伯大怒,随即返回整兵准备攻击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随军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贼到宁波后,夷酋巴夏里进江宁城,问其来犯通商口岸之故,两俱出恶言,将来必有一战。”
巴夏礼与何伯到天京与洪秀全谈判的时间是1861年12月19日,谈判失败后12月27日,英国便照会太平天国,提出四个苛刻条件,一是不准太平军进攻上海,二是赔偿英国人去年在太平天国领域内被打劫的损失,三是以后凡是悬挂英国旗帜的船只都不准检查和拦阻,四是不准进入九江、汉口两地一百里以内,不准侵扰英国领事馆。
对英国的无礼要求,太平天国断然拒绝,对照会一一驳斥,并提前攻打上海。
1862年1月,太平天国与英国决裂,英法等国开始与清政府联合进攻太平军。
正式开战后,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在上海击败华尔的洋枪队,在奉贤南桥镇击毙了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在青浦活捉了“常胜军”副管带法尔思德,将英国陆军提督士迪佛立围困在嘉定城,外国势力组成的侵略队伍在上海被打得落花流水,遭到重创。
李秀成在《自述》中说道:“那时洋鬼子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
李鸿章在上奏给清廷的奏折中也说:“嘉城复失,逆焰大张,西兵为贼众所慑,从此不敢出击贼。”
洪秀全为何要断然拒绝英国人的结盟要求?难道他不明白拒绝英国的后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是洪秀全对英国人的凶残和贪婪早已经了然于心,与英国合作将引狼入室,危急华夏。曾国藩曾问及李秀成,为什么洪秀全不和英国人合作,要白白浪费这大好的机会。李秀成回答道:“洪秀全本广东滨海人,素知洋人反复,故不肯与之合伙。”(《李秀成答词手卷》)。
二是今天起义爆发的前十年,正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金田起义的不少领导人和士兵曾参加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对英国抱有极强的复仇心理和戒备心理,即使洪秀全答应,众多将士也不会允许。
三是太平天国运动是与清政府的对抗战争,依然是沿袭朝代更替的传统农民战争模式,对于分裂国家的行为,被太平天国众将士所不齿。
二 为何清政府要开门揖盗,卖国呢?
第一,清政府在当时还是合法的政府,清政府掌握着中国的大权,为了江山稳固,慈禧太后不惜出卖国家领土。
第二,在慈禧的眼中,中国丢掉几块土地不要紧,保住皇家统治与尊严才是要命。在清朝已经是个烂摊子的情况下,拆东墙补西墙成为了惯用手段。
第三,以慈禧等人为首的当权派认为,英国等国无法全部吞并中国,因为还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范围,以夷治夷是一个手段。出卖部分国家权益,得到列强帮忙可以暂时缓和困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会能消除这种影响。从日俄战争、三国干涉还辽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
7. 为何曾国藩却要改为是自杀?
谢邀。据《李秀成亲供手迹》说,“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东城门上,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后经曾国藩删改,变成服毒自杀,遂有两种版本之说产生。后世学者经查证多方资料,证明病死一说.属实。
曾国藩攻破天京城(南京),给清廷的奏折上陈述洪秀全服毒自尽的结果,一方面显示了自己军威战果,标榜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向世人昭告,曾经辉煌一时的洪秀全,最终落个畏罪自杀的可悲下场,震慑当时的社会环境所用的手段。其实也是当时统治者想要的结果,至于真相并不重要。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